但是能做弟弟的主,还出去显摆,贾赦很乐意。
&esp;&esp;他心情马上就好起来:“前儿我听说母亲想办什么文会,看看江南文士水准,儿子这回去,一并看了。”
&esp;&esp;说不说,贾赦对史苗的事,还有几分上心,办好了求夸夸。
&esp;&esp;史苗也不吝啬夸奖:“这个好,左右你无大事,多多上心,只是外面的人若问你什么,别叫哄高兴了,就应承下
&esp;&esp;来。”
&esp;&esp;贾赦满口应了,就吩咐外院预备车马,他也和二爷一起去崇正书院。
&esp;&esp;钟山书院的陈山长知道这个消息,长长吁了一口气。
&esp;&esp;这回总算轮到别处供奉大佛了。
&esp;&esp;崇正书院的杨山长乃杨侍郎的远方族亲,起先看中李焕,想和李家结亲。
&esp;&esp;前儿李家姑娘没了的那档子事,杨山长差点就给李家出主意,让李家去请贞女。
&esp;&esp;还是他家夫人提醒莫要掺和,往后世面上就有了那篇戏文。
&esp;&esp;而今杨家与李家的亲事,暂时搁置了。
&esp;&esp;李焕听闻荣国府的大人来崇正书院,旁人趋之若鹜,他却避之不及。
&esp;&esp;这位大人性子乖张,还是不去的好。
&esp;&esp;众星拱月,贾赦被围在当中,参观崇正书院:“我家兄弟,就拜托诸位了。”
&esp;&esp;和贾赦走在一处的是钟山书院的陈山长。
&esp;&esp;陈山长今日大大长脸,原本崇正书院的大儒都要退一射之地。
&esp;&esp;贾赦对陈山长道:“我看着这里还是不如原先钟山书院舒朗宽阔。”
&esp;&esp;陈山长谦虚:“大人谬赞。”
&esp;&esp;分明贾政来读书,贾赦却成了主角。
&esp;&esp;贾政知道大哥的性子,懒得与他计较。
&esp;&esp;贾赦又道:“你们也知道,我母亲最是重文,家中姊妹也爱这个,早前我母亲在京城就办过文会,再下江南,也想认识一番江南的英杰。”
&esp;&esp;众人连忙又赞一回夫人何等大义。
&esp;&esp;贾赦听罢,又做出遗憾姿态:“唯有遗憾,家中姊妹不能成行,我读那方志上,也曾有女子入书院听学,而今反是越活越回去了。”
&esp;&esp;这话一说,其余人也夸贾家文集如何精妙,但却无人敢提女子入书院之言。
&esp;&esp;贾赦热热闹闹来,高高兴兴回去,走时还不忘嘱咐一回二弟要好生进学,姿态做得足足的。
&esp;&esp;送走大哥,贾政可算得了清净。
&esp;&esp;他独门独户住一个小院,三间小舍。
&esp;&esp;在他旁边住着的是前一月才从西北调任至江南的秦将军家的堂侄子,名叫秦华。
&esp;&esp;这秦华二十一二的年纪,和贾赦差不多大。
&esp;&esp;因非本地人士,至如今还是喜欢各处走动。
&esp;&esp;尤其来人是荣国府二公子贾政。
&esp;&esp;更加近水楼台先得月。
&esp;&esp;秦文专程而来,贾政也没摆架子,请他进来喝茶。
&esp;&esp;不料秦文却问起一事:
&esp;&esp;“不知府上的房师是不是一户姓白的人家,还带了个身子不便的女儿?”
&esp;&esp;贾赦略一迟疑,故意反问道:“却有其人,阁下府上莫不是与先生有旧?”
&esp;&esp;贾政知道白琪曾经也是官家夫人,因家中出事,还与夫家和离了。
&esp;&esp;秦文并非本地人士,知道得那么清楚,旁的不问,却问这个,也不知是何来意。
&esp;&esp;直觉告诉贾政,秦家和白先生关系匪浅。
&esp;&esp;秦文如实道:“说来惭愧,在下应算是那位先生女儿的堂兄,初至江南,来此处读书。”
&esp;&esp;果然。
&esp;&esp;贾政听罢,心中陡然起了波澜,脸上神色不变:
&esp;&esp;“在下倒没听过,况先生是府上女眷教习,我不相熟。”
&esp;&esp;理由充分,且也应当如此。
&esp;&esp;倘若是信任之人,贾政兴许还会说说白琪指导他们文章一事。
&esp;&esp;若秦家是什么好人家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