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&esp;贾政,贾二爷。
&esp;&esp;多聪明啊!
&esp;&esp;第6章
&esp;&esp;死气沉沉。
&esp;&esp;就是现在史苗对贾政的感觉。
&esp;&esp;稳重过头以后的死气。
&esp;&esp;史苗在贾政身上找不到一点属于这个年纪少年的朝气和灵气。
&esp;&esp;他现在才十四五岁啊!
&esp;&esp;贾宝玉虽然被贾政评价顽劣,但贾宝玉起码像个真人。
&esp;&esp;贾政在史苗跟前的表现,活脱脱一个礼教下合格儿子模板,像脑袋植入刻板程序的机器人。
&esp;&esp;压抑。
&esp;&esp;史苗压抑。
&esp;&esp;贾政也压抑。
&esp;&esp;一切但凭母亲做主,将来有什么不好,母亲的命令不可违背,出了错处,
&esp;&esp;父母之过不可言。
&esp;&esp;错就错吧!烂就烂,一个孝道压下来,父母长辈一定是对的。
&esp;&esp;管家理事和自己无关,孩子教养不好,是孩子的母亲不会教导,老太太惯坏了。
&esp;&esp;偶尔诈尸式育儿,学着书上的圣贤棍棒之下出孝子,对外也说得过去。
&esp;&esp;孝道如是,忠君也如是。
&esp;&esp;都夸魏征直言进谏,古往今来史书上的诤臣又有几个?
&esp;&esp;环境造就人。
&esp;&esp;大家都挺难的。
&esp;&esp;贾政自小受到的教育如此,史苗怪他也无用。
&esp;&esp;现代社会还不是照样有清朝老僵尸,从读书就开始卷了又卷。
&esp;&esp;他办不成大事,起码不惹事。
&esp;&esp;这么一想,史苗心态略微平和,换了说话的语气。
&esp;&esp;“今日叫你来,是有事要你做。”
&esp;&esp;“你哥哥在外面守着你父亲,家中需要你担起来办事。”
&esp;&esp;贾政低头听训,估计以前在贾代善面前也是这个样子。
&esp;&esp;将来贾宝玉在他跟前也这样。
&esp;&esp;父父子子,君君臣臣。
&esp;&esp;史苗:“读书的事,我不太通,你自去寻访着,有中意的先生就请来,银两不是问题,要紧的是才情。”
&esp;&esp;贾政盯着地板,答:“儿子知道了。”
&esp;&esp;史苗又说:“还有一件事,早前教你姐妹的老先生一走,她们就没正经上学。我想着也要给她们找一个,最好是有见识的女先生,如今我出不得门,你记着留意。”
&esp;&esp;贾政脸上仍旧没什么表情,还是盯着地面:“儿子知道了。”
&esp;&esp;算了,史苗不与小孩子置气。
&esp;&esp;“最后一件事。”
&esp;&esp;贾政大约也觉得今日母亲吩咐的事情有点多,嘴角动了动,继续立着耳朵听训。
&esp;&esp;“你哥哥虽不在,今后每天你们请安时,每逢七日,在我屋中议事,除了读书,你也要学些家事。”
&esp;&esp;史苗本来想定初一十五,她习惯七日作息,以前也是每周一开会,家里她最大,就定七天。
&esp;&esp;这个事情……
&esp;&esp;母亲为何又要他管家事?管的又是那些家事。
&esp;&esp;都说君子远庖厨,女主内,男主外。
&esp;&esp;前儿家里为着赵姨娘和大妹妹的事乱过一会,贾政也是知道的。
&esp;&esp;内宅的事情,他一个爷们掺和什么?
&esp;&esp;可母亲的话他又不能补充,当孩子出于孝道,要为母亲分忧。
&esp;&esp;贾政硬着头皮,总算换了一个说法:“儿子……明白。”
&esp;&esp;比起二哥贾政,几个姑娘受到的荼毒少,保有的纯真比较多。
&esp;&esp;上回史苗处置赵姨娘回护女儿们的事以后,史苗明显感觉几个姑娘和她更亲近了。
&esp;&esp;贾政听话这一点也有好处。
&esp;&esp;史苗让他和姊妹一处议事,他也就来了。
&esp;&esp;每日早上一小议,七日一大议。
&esp;&esp;看得出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