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女孩尖细的声音,让半睡半醒的史苗一激灵,吓得一抖。
&esp;&esp;脑袋嗡一声响,赖嬷嬷的声音拿着架子,比当主子的还洪亮有气势。
&esp;&esp;赖嬷嬷:“慌慌张张成什么样子,没见着太太这几日头疼,那边敬大爷打珍哥儿,也不是一回两回了。”
&esp;&esp;赖嬷嬷是个有体面的下人,就连贾母老来也要给她几分薄面。
&esp;&esp;史苗算不上红迷,红楼梦读过几遍,东拼西凑听过许多解读猜想。
&esp;&esp;她对清虚观打醮贾珍让小厮冲贾蓉脸上吐口水的情节印象深刻。
&esp;&esp;老变态一个。
&esp;&esp;赖嬷嬷说的倒也不错,宁国府那边贾敬收拾贾珍是家常便饭。
&esp;&esp;宁荣二府棍棒之下出孝子的‘习俗’,都是儿子学老子,上梁不正下梁歪。
&esp;&esp;小丫鬟穿着一见葱绿比甲,姜黄的裙摆皱皱巴巴,不是常到跟前的丫头。
&esp;&esp;史苗眼生,原主的记忆也眼生。
&esp;&esp;小丫头握着帕子,攥在胸前,眉头皱得拧成一个结,顾不得那么许多,声音里都带着哭腔。
&esp;&esp;“太太,那边珍哥儿请咱们大爷吃席,被敬大爷撞了正着!”
&esp;&esp;史苗也跟着眉心一跳,太阳穴猛然胀痛。
&esp;&esp;看来贾府爷们孝期闲不住干坏事,也是家庭传统。
&esp;&esp;赖嬷嬷见太太脸色不好,担忧的看过来:
&esp;&esp;“太太,容老婆子多说一句,这是该打的,毕竟还在孝中,这一回纵着大爷,今后岂不是翻了天去?”
&esp;&esp;贾赦前天才借着回家探望母亲,侍疾尽孝的由头从家庙里回来,马上就惹出事。
&esp;&esp;史苗能感受到原主的情绪。
&esp;&esp;原主不太喜欢这个儿子,听见丫鬟说贾赦吃席,那份厌恶感就更重了。
&esp;&esp;史苗也不喜欢贾赦,她读过书,知道贾赦强取鸳鸯、抢石呆子扇子、把迎春嫁给孙绍祖抵债的恶心操作。
&esp;&esp;原主会有愤恨厌恶的情绪,因为她终归是贾赦的母亲,对贾赦有所期待。
&esp;&esp;史苗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,早就知道贾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。
&esp;&esp;现在只是洒洒水而已。
&esp;&esp;气大伤身,头疼。
&esp;&esp;贾赦回家给请安时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浮现在史苗眼前。
&esp;&esp;为孝道,肉都不能吃,古代这么差的医疗条件,不吃肉免疫力下降,来个伤风感冒就一命呜呼,把小命搭上去,正好黄泉路上去尽孝。
&esp;&esp;贾赦十七八岁,搁现代社会就是长身体嘴馋能吃的时候,在外面熬了这么久回来,吃点好的无可厚非。
&esp;&esp;这事蹊跷,读过原著的史苗知道宁荣二府奴仆的德行。
&esp;&esp;才出的事,忽然就闹得沸反盈天,史苗不信这当中没有人吹妖风。
&esp;&esp;贾赦虽然混不吝,贾代善一去,按理爵位就该落在他身上跑不了。
&esp;&esp;但朝廷的旨意没下来,此事不是十拿九稳。
&esp;&esp;况且荣国府的爷们没有宁国府的癫。
&esp;&esp;贾赦这孩子还没蠢到无可救药,在外面守孝都能忍得,怎么回家忽然要吃席了?
&esp;&esp;史苗坐起身子,维持住大家主母该有的仪态,声音不疾不徐。
&esp;&esp;“把你们大爷请进来。”
&esp;&esp;然后转身对身边穿着石青褂子的大丫鬟翡翠说:
&esp;&esp;“再把老爷以前用的马鞭拿来。”
&esp;&esp;屋里的丫鬟们屏声敛气,在贾母看不见的地方,玻璃和珍珠互相递了个眼色。
&esp;&esp;大家脸色都不太好,谁曾想老爷走了,大爷依旧
&esp;&esp;逃不过一顿鞭子。
&esp;&esp;西洋钟走过二十来分钟,贾赦才讪讪进来。
&esp;&esp;他穿着月白袍子,空空荡荡,一圈白狐风毛齐齐整整,冬日厚实的衣裳罩着贾赦,像是挂在竹竿上。
&esp;&esp;贾赦一进屋,宛若老鼠见了猫,头也不敢抬,不等要和们给铺垫子,双膝一软就跪倒在地。
&esp;&esp;弱弱的。
海棠情欲